,杀敌立功的事迹,陈济信手拈来,自秋战国,至大明建文,讲得军士血沸腾,被朱允炆重视,提为大督官。
再后来,茹瑺推荐陈洽,徐辉祖举荐陈浚,先后京军,逐渐展角,成为了京军最的督官,承担着朱允炆培养军队思想、意志、士气的重任。
此番征,陈济因不适,没有随行,由王景彰、陈洽、陈浚担任三大营大督官。
照正常编制,京军每千人需置一位督官。可因为优秀的督官太少,朱棣、徐辉祖、铁铉等人又不喜将就,不合格的腐朽的,没办法调动军士
士气、培养军士意志的督官,都报给朱允炆,被调离京军,导致此番征,十万京军,只有三位大督官与四十位督官。
如此少的督官,如此多的军士,平摊来,一个督官要两千多人,本无法顾全,这也就导致有些军士没得到照顾,意志不够,以致于还没关,就现了个别逃兵。
这是督官失职,是需要担负责任的,但此时朱棣也没办法理过甚,因为不怕死的督官数量实在是不够,虽有武将在一旁节制,但论说话,论鼓舞士气,人还真不一定得上读书人,要知读书人起来,还可真是浑碎骨浑不怕了。
西北的军文书已经不再直走京师,而是先走朱棣的军营,再走京师。
宋晟、杨荣再发急报,央求朝廷务必快速起兵征,万万不可延误。
朱棣看着这份军文书,对徐辉祖、何福、刘儁、薛夏等人说:“从宋晟的告急文书中可以看得来,西北况不容乐观。”
徐辉祖看着文书,皱眉说:“帖木儿遣离各国使臣?”
朱棣淡然一笑:“这不过是帖木儿想要保守军事秘密,掩盖攻目标,想要其不意东罢了。”
徐辉祖凝重地。
帖木儿这是将战争的准备到了极致啊,连使臣都给赶走了,看得来,他是真的想大一场,而且还渴望取得全胜。
何福有些担忧,问:“帖木儿会不会提前兴兵东?”
朱棣忧愁地说:“现在我们已经兵,都到了开封了,倒不担忧帖木儿会提前东,而是担心他拖延东。”
“拖延?拖延的话岂不是等到冬日,冬日走山险路,他就不怕意外?万一来一场寒灾,羊军士都冻死在山里也不是不可能。”
徐辉祖连忙说。
朱棣当然知这个理,辽东每年都有冻死牲畜与人的报告,尤其是建文五年底的寒灾,听说辽东一些女真落直接被冻死一半,惨不忍睹。
可问题是,冬天冷得要人命,夏天起来,也一样要人命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