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允炆有很多谋划与动作,是不可能亲力亲为的,也不可能完全依靠安全局去办的,事关军事方面的问题,经过阁、兵、五军都督府,这是不可避免的事。
铁铉言:“遴选良将帅才。”
朱允炆站起来,目光扫过众人,沉声:“无论是文臣,还是武将,皆是大明的中砥。若文臣不谋政为民,武将不谋战为国,那大明焉能蒸蒸日上,何日能迎盛世,万来朝?!”
郁新嘴角有些苦涩,你那么聪明怎么可能不明白,但事已至此,只好开:“大明首开武举,振奋民心,民间刚有些尚武苗,朝廷若将这些选来的英送到前线,这岂不是……岂不是让百姓不安,日后武举,怕就没有人敢参与了。”
铁铉与徐辉祖连忙起:“还请皇上示。”
朱允炆直接了名字。
可仔细一想,若真一起测,薛禄很可能就没机会扬名,纪纲也很可能没办法狂傲,因为人的注意力是分散的,加上场上人员遮挡……
要知他们哪怕在家里种地,也不至于掉脑袋。可要是上了前线,那就是提着脑袋过日了,说不准就被人杀了,还不埋的那一种。
解缙、铁铉等人连连。
“为何?”
可对于大分武举人而言,他们想要的只是荣华富贵,是手握权力,是站在他人之上,而不是冲锋陷阵,革裹尸,不是上前线与人拼杀。
朱允炆咀嚼着,思考着郁新与解缙等人的话,直到铁铉也开始劝时,才开问:“朝廷开武举目的是什么?”
女状元?
解缙、铁铉、徐辉祖等人一汗。
到正午,这才堪堪结束,合格者只有三百二十人。
于是,武会试还没有结束,表现杰的薛禄、纪纲等人,已经领到了一张广西山的旅游券,免签证,可国的那一种……
没错,有些武举人是有如此崇的理想与追求。
“这……”
朱允炆丢筷,拿起帕了嘴:“不经过实战,称得上良将帅才吗?没有军功,在军中能立得住吗?空有一好武艺,好力气,却没有好胆略,不敢为国征战,不敢拼杀在前,那朝廷选他们什么?”
朱允炆指了指西南方向,:“你们皆是朝廷重臣,相信早就听到了消息,这一年来,、工、二炮局,源源不断地在支持广西,神机炮、火铳、粮,防虫、防雨之等等,都在有条不紊地准备之中,这些事瞒不住你们。”
朱允炆看了看大太阳,很想问问铁铉,大明又不缺石,兵就不能多准备一些石,一起测,至于如此耽误时间。
朱允炆则趁着吃饭的功夫,与阁、兵与五军都督府官员召开了一次饭桌朝会:“武举中式之后如何安排,原是兵与五军都督府之事,朕不宜过多手,但考虑到战略需要,朕还是希望提前给你们打个招呼。”
这就是骂人和羞辱人的话了,如果真有女状元问世,那意味着大明男儿都死绝了,换句话说,衮衮诸公,虽有男人的官,但已无男人的功能……
徐辉祖最新反应过来,表态:“臣认为中式之人去前线锻炼锻炼,熟悉兵法,领兵作战,立军功,也是不错的选择,呵呵。”
铁铉哭丧着脸,这不答应也不行了啊。
解缙赞同郁新的看法,附议:“武举人应该给他们相应的荣耀,只有如此,武举制才能发扬广大,民间方有尚武的百姓,源源不断为朝廷提供兵将。若送他们到前线,怕会寒了人心。”
铁铉无法反驳。
铁铉与徐辉祖面面相觑,解缙也有些为难,郁新见几人不说话,犹豫了,便说:“皇上,这件事恐怕不太好办。”
人家辛辛苦苦练习武艺,拼了几场考试,好不容易中式,为的是什么?
罢了,反正后面拉弓会三人一组,估计能在天黑之前回去吃饭。
中午一个时辰的修整时间,武举人都留在了小教场,自有专人负责伙。
是建功立业,杀敌报国?
“若畏惧怕死,担忧武举就此终结,是不是太过杞人忧天?朕还不信了,堂堂大明,岂无勇才?怕死的不来,那就找不怕死的!若大明男儿无一人参考,那朕不介意选几个女状元!”
朱允炆问。
“朕认为,西南迟早会有一战,既然武举人都是人才,不妨拿来试一试,像是薛禄、纪纲这些彩之人,朕还是希望发至前线,锤炼一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