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听闻庞焕正在帮丛佩儿调教那些女?”
至于明年的财政,很有自信,自信来自于建文二年的风调雨顺,来自于不断增长的赋税,还有大获成功的三季稻。
既然收了七千人,那你们朝廷是不是需要给七千人的粮、过冬资、还有各种补贴的好?
但朱允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,选择了默许这些官员,只提了一要求,那就是严把籍关,若是黑籍,朝廷可以给补贴,给资,但如果是虚报人数,假造籍,那就是欺君之罪,必死无疑。
能去青楼鬼混的,不是他自己有本事,那就是他爹,他爷爷有本事,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些报,在香言玉之间,套报什么的,也不算什么稀奇。
既然事就这么凑巧,那就一笔写了吧,反正朝廷也不会严格来查,你们说我们接了五千人,实际上我们是接收了七千人。
退朝之后,顾三审武英殿,禀告:“皇上,蒙城有消息了。”
朱允炆摆了摆手,没有多解释,:“去吧。”
朱允炆有些赞叹。
熬一熬,再难的事,也会过去的。
在北直隶、山东、河南等地方上。
像是朱有爋那样被迷得七荤八素,不知所以的家伙,属实是不多见,但也难保没有什么官吏不被其掌握把柄,沦为棋。
顾三审称是。
知县能怎么办,只能给他们上籍。
朱允炆轻声。
朱允炆接过文书,仔细看着。
现在的朝事逐渐少了许多,北方卫所所需资基本到位,过个冬天没什么问题,南方外无海患,无造反,各自忙各自的,一切已步正轨。
可一个县里,接收人五千,本地人九千,到了划分田亩的时候,人总数突然成了一万六千人,凭空多来两千多号人。
朝廷面对这种况,主张严惩地方官吏者居多。
北平布政使张昺率先戳穿了这个问题,指明各地现了虚报人数,冒领资的况,要求严查。随后山东布政使李彦祯指明,一切的本在于黑转籍所致。
这好好的人要是卖到青楼,丛佩儿不还闹翻天……
朱允炆笑了,意味深长地说:“告诉庞焕,把她们卖到青楼吧。”
压线划,压力到了朝廷与工,之前只准备了移民五十万的资与储备,现在至少需要多准备三万至六万。
这就是传说中的黑。
朱允炆的意思很清楚,无论是黑还是移民,他们都是“增加”的人,既然是增加的人,那朝廷给补贴也没啥,反正他们这些人也是要分田种庄稼的,最终的财富还是朝廷的。
顾三审惊呆了。
一开始以为是山西巡抚茹瑺搞错了,分人的时候没数对人数,现了分混乱,导致各地接收人数与实际接收人数不符,可发给山西巡抚与各地查的文书还没回音,现了十几个县都一样的况。
没错,有籍为证,不信你来查我啊……
上籍这是好事,没啥好说的,人增加了嘛,以后还能多收取赋税。可问题是,这个上籍的工作,和移民上籍的工作,叠加在了一起……
因为地方上要接收移民,自然就涉及到重新瓜分田亩。而瓜分田亩也好,重新开荒也好,总要人来划分。
“啊?”
可黑不能一直黑去,人家为了逃避以前的人收取的徭役赋税,生了孩藏起来,好不容易养大了,还得说是隔村老王家的,这一来二去,总喊叔叔也不是个事。
“哦,这倒是个藏的好地方。”
顾三审:“前指挥使在蒙城找到一名阴兵,名为衣容,寄花楼。据其推测,阴兵在外,极有可能混杂于青楼之中,刺探报,隐匿踪迹。”
难,工难,都只是一时的,毕竟都要十月份了,这一年除了武举、大朝觐就没什么花销了,预留的赈灾款项也能松动松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