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后期,明代才现了“五经魁”,即以五经论输赢,只要你八文写得好,其他如判语、经史策等,纵是鬼神不通,谁都看不懂,也能中第。
这种局成绩取代整成绩,在明中后期确实是存在的。
这也可以理解,像是经史策之类的,后期字数动不动就千字以上,比写论文还难。
一些举人绞尽脑汁,吐净唾沫,才写了来。到了考试官那里,瞄了一,又臭又长,怎么看?
而且审阅官人少,卷却很多,天天在这里评阅卷,半个多月没办法回家陪老婆孩,也不是个事。
为了早回家睡觉,大家都省事,你们写好八文,我们审好八文,就这样说好了,落榜的那位,回家别看什么经史策了,专心练习八文吧。
说到底,八文的危害,虽是朱元璋埋的苗,但真正桎梏天的,还在这群偷懒的考官上。
他们越懒,越在乎八文……
天举人想要上这艘船,只能拿八文的票,拿错了票,是不会让你登船的。
像是杨士奇、姚广孝这种逃票混上船的,可谓极为罕见。
对于大分举人而言,只能回家研究八船票的问题。
六月三十日,方孝孺、姚广孝、杨士奇,武英殿,汇报科举之事。
“此番取士合计三百二十名,俱以填正榜,只待明日,便可张榜于贡院之外。”
方孝孺呈献给朱允炆一份清单。
朱允炆满意地了,:“这些时日,辛苦你们了。”
接过清单,朱允炆仔细看去,三人中的会元,名为王艮,第二名胡靖,第三名为金幼孜,而杨荣,位列第四。
一一扫过,在二十名位置,才看到了杨溥的名字。
“终于来了。”
朱允炆轻轻说。
曾经在朱棣手,辅佐朱棣开创永乐盛世的“三杨”阁,终于全走了朝廷!
而他们,将辅佐我朱允炆,开创建文盛世!
至于其他,朱允炆并不太在意。
科举提前一年,搞得如此紧张,说到底,只是为了杨荣与杨溥这两个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