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能咋办,抢呗。
咋办?
嗯,八万还都是骑兵锐,在这八万后面,还站着一大堆放羊娃、放娃……
无论是瓦剌还是鞑靼,亦或是朵颜三卫,他们都是放牧为生的,生活里就几样东西:
可是人家不卖自己东西,用交换都不换。
福余卫在江和福余河(今乌裕尔河)域。
因为朵颜卫也被称之为兀良哈卫,所以其所在的区域,也被称之为“兀良哈地区”。
靖难成功,朱棣上位,朵颜三卫的功劳是不容忽视的。
可朱权手的兵,是朵颜三卫,是以蒙古人为主的雇佣兵。
哪怕是给他们新军之策,他们也不会谢朱允炆,更不会为大明卖力。
这个时间,不会太远。
所以,想要解决朵颜三卫,就不能采取纯武力的压制,需要用其他的方法。
朱允炆清楚这些人是不太可能一直屈从于大明的,他们的臣服,只是因为被打败了,为了能够活去,不得已的选择。
朱权与其他藩王不一样,其他藩王手中的兵,基本上都是朝廷经制之兵,是朝廷编制的军士,上淌着的,是华夏人的血。
吃的,喝的,都靠草原给予。
想要个洗脸盆,打个锅,烧个菜,喝茶,回一看帐篷,啥都没有,然后站在土坡上一看,自己家里没有,但人家家有啊。
摊开地图看看,这是很大一片区域,可不是几里路,几十里路小小的一片区域,其面积甚至超了朝鲜半岛。
都可以预期,但唯独有一位藩王特殊,哪怕是引了新军之策,也未必能留住人心。
现在,朱允炆打算给了。
朵颜三卫,实际上朵颜、泰宁和福余三卫。
这个藩王,便是宁王朱权。
泰宁卫在塔儿河(今洮儿河)域,即元代泰宁路;
这些雇佣兵彪勇善战,骑术良,若只是几百几千人,分、同化、迁,还容易控制,可这些人,不是几千人,而是八万人。
一旦他们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力量,不会再败给大明,那便是他们反叛的时候。
后来反反复复,朱棣亲征时,总会时不时照顾这些昔日的小弟。
朵颜卫在屈裂儿河(指洮儿河南支归勒里河)上游和朵颜山一带;
几十万人呢,一旦引关,哪天他们和鞑靼、瓦剌一碰,相约里应外合,抄起家伙造了反,那谁能抵抗得住?
虽然这些人吃的是朝廷拨付的粮,但从当时的况来看,这些人只是臣服于大明,听从大明的调遣,但并不承认自己是明朝的人。
回去没多久,人家就开始活动,准备占据更多的牧场,甚至想要把大宁一块拿走。
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战争,很大一分,便是你有我没有,我想要你不给我引起的……
历史上,朱棣造反时,便用计谋从宁王手中抢走了朵颜三卫,并借助朵颜三卫,屡破朱允炆的大军。
朱棣也仗义,给朵颜三卫封赏之后,又安排他们回去放了。只不过,朵颜三卫的野心,已经从靖难中滋生来。
女人,孩,羊,草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