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对于孔的敬重程度,可以通过繁复冗杂的礼仪窥见一般,而这,也从某个层面,展示着孔及其学说的大影响力。
文化是要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的!
毕竟,国监是大明最学府,是在自己底的学院,这都改不了,还指望改革地方县学去?
张玉更为谨慎,问。
天不生仲尼,万古如长夜。
《咸和》之曲后,典仪唱“奠帛,行初献礼”,典乐举麾,之后便是《宁和》之曲:
不服气,抵制是吧?
朕有的是法对付你们!
郑和看向岛屿,抬手,重重地拍打在船舷之上,厉声说:“登岛,杀倭!”
朱能沉了,说:“倭匪掠我民,杀我百姓,罪行累累!无论倭匪有多少,我们都应该杀过去!凭着我们的军士与火,哪怕他们有两千人,也不足为惧!”
“朱将军如何看?”
“是不是太过冒险了?”
三月朔日,即初一。
“大哉宣圣,德尊崇。维持王化,斯民是宗。典祀有常,纯益隆。神其来格,于昭圣容。”
朱允炆对于孔并没有什么烈的好,若不是“前世”朱允炆的功底,自己连《论语》都背不来,谈什么对孔的尊重,总不能一句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”走遍天吧?
但对于孔的贡献,没有人可以否认。
张玉面严峻地问:“副总兵,敌我不明,我军作战军士不过八百,是否等待后援,再登岛探寻?”
这是天之师,跪拜就跪拜吧。
郑和凝重地问。
知不知孔夫说过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,孟也提倡“尽信书,不如无书”,怎么到了你们这里,怎么就空剩理论,没有实践了?
朱能凝重地了,严肃地说:“冒险是必然的,但试想,若是我们的妻儿女就在岛上,就在倭匪手中,谁愿意忍受?谁愿意等待?多一刻登岛,很可能会多活一个人!”
朱允炆不介意跪拜孔,以其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而言,给他磕三千个也不为过。
让朱允炆疼的是,礼似乎在用这种方式抵制国监的革新,也在隐晦地提醒自己,孔乃是天之师,你想要动儒学的地位,是绝对不会实现的。
和的座船。
着弁服,朱允炆御奉天殿,传制遣官,献官领命,摆好祭祀省牲,然后安排祭乐舞生,典仪唱“迎神”,典乐举麾,《咸和》之曲奏响:
正如不知谁写在蜀馆舍上的那句话:
再后面,还有《安和》、《景和》、《咸和》、《咸和》(均为《咸和》,只是容不同,非笔误)四曲……
现在轮到朱允炆了。
朱允炆在礼与百官的烈要求之,释奠先师孔。
“自生民来,谁底其盛?惟王神明,度越前圣。粢帛成,礼容斯称。黍稷非馨,惟神之听……”
郑和也清楚,自己所率师,分散在各地,周围这几艘船虽然是主力,但人手毕竟不足,而登岛作战,又非师最擅之事,加上倭匪况不明,冒然前,必有损失。
开帝王祭奠孔先河的是汉祖刘,但第一个向孔行跪拜礼的,是后周太祖郭威,第二个帝王便是朱元璋。
这群榆木疙瘩,不就是在四书五经之外,加课外读,搞课外实践,至于如洪猛兽,提防万分吗?
国监不革新,自己想要复合型人才,那就是痴人说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