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礼尚书这种六官,都看不国监只教育四书五经的问题,甚至反对增加其他课业,你还指望国监的老们接受?
他们的变通,往往都是脚底的立场变通,而不是思维的,思想的变通。
“你认为,监生无需修习四书五经之外的知识?”
陈迪肃然:“《国监十大弊病》疏中言及,当国监教授容,仅限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及有关律令,应拓至农、商、匠、军之领域。恕臣直言,国监乃为朝廷选材,应与科举考匹,不可擅增容,徒加监生负累。”
朱允炆睁开,看向姚广孝。
缺乏变通,迂腐至极,满仁德,实无一策。
这是大批读书人的通病!
武英殿。
朱允炆轻轻问,目光中有些失望。
朱允炆微微闭上。
可再看朝堂之上,又有多少懂得变通的人?
导致这些问题现的原因,那就是这些人几十年都被困在了四书五经里,思维从来都没有打开过。
唯科举论,一切服务于科举。
还有方孝孺推荐的杨士奇,未来的阁之人,朱允炆也十分重视,虽然杨士奇所学都是四书五经,但人家好歹是在江湖飘了一二十年,黑白两都混过,懂得变化,能解决很多问题。
朱允炆用手指叩了桌案,问:“陈尚书所言不可取之,为何?”
阁郁新、解缙、张紞,礼尚书陈迪,翰林侍讲姚广孝分坐左右,传阅过《国监十大弊病》疏后,陈迪送还奏疏,:“皇上,此奏疏对国监弊病可谓鞭辟里,只不过有些观太过偏颇,有可取,不可取之。”
如果你问他们如何救灾,他们会摇,一问三不知。如果问他们不能完成朝廷使命怎么办,他们会说杀成仁,然后找个地方自尽。
难想要一个杂人?
着徐妙锦,挽留:“好不容易得空,今儿哪都不准去。”
为什么朱允炆重解缙?
陈迪直言:“皇上,国监监生日常已被排满,已无时间修习其他课业。”
先说清楚,科举就考四书五经,不可能超这个范围。
“姚师父,你如何看?”
姚广孝停了拨动佛珠的手,看向朱允炆,:“回皇上,国监只教导四书五经,自有其局限。臣认为,四书五经之言,无需作圣人之言,日夜聆讯,应作辅助之言,塑人品,明礼知信即可。可在国监开设其他课业,以监生历事辅国为主,取才德,方为正。”
说起后世的应试考试,都是千人踩万人踹,可谁能想象,明代科举与官学的教育,比后世应试考试还应试数十倍!
为什么朱允炆重用姚广孝?
好了,从三岁识字开始就背这几本书,课外读都是杂学,非正统的,你看它什么?
无数大明的读书人,悬梁刺,凿偷光,也只不过是为了研究透这几本书的奥秘。
因为这个家伙所学庞杂,思维活跃,很多。
朱允炆看着徐妙锦委屈的样,心大好。
因为解缙善于变通而且富有远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