取羊匹,恢复军队的机动,开垦更多耕地,获取肉。
这三是连成一线的,而历史上的黄台吉和努尔哈赤也是通过不断打击纳蒙古和北山女真,以及多次关,才撑到了崇祯十七年。
如果李自成一,吴三桂骨再一,恐怕用不了几年,他们就要分崩离析了。
不同的是,由于在复辽之役被打断脊梁骨,现在的金军没有了鲸吞蒙古的实力,只能通过培养盟友来稳定获取牲畜,连成战线。
面对这样的局面,朱由检要的很简单,那就是观察一各的位置,再决定要不要扫北,如何扫北。
如果照目前的报来看,伯晕歹在劫掠之后就跑到哈剌温山去了,这地方远在千里之外,对扫北的负担来说很大,自然是暂时不要扫北最好。
蒙古再大,朱由检都不在意,毕竟现在已经不是纯粹的冷兵时代了。
他比较在意的还是东北的建虏,而想要收拾东北的建虏,必须要等辽东安定。
不过、这个时间也不太久了,从天启二年迁移百姓去辽东开始,第一批抵达辽东的河南百姓,今年就可以收获粮,开垦的新地慢慢会增产到一个比较稳定的产量。
明年秋收之后,河南迁移去辽东,包括辽东本土的三百万百姓都会趋于安稳生产的趋势。
这种趋势,也就代表天启七年开,明军就有了一个三百万百姓,一千万亩耕地的补给。
辽东的百姓不仅能养活自己,还能产分粮为明军提供军粮。
这么一来、远征也就可以组建了。
不过就黄台吉和努尔哈赤的手段,还有林丹汗的愚蠢来看,他们显然不会让大明平安的渡过明年的天启六年。
想到这里,朱由检合上了北镇抚司的军,同时对跟在车外的锦衣卫千说:
“努尔哈赤既然不让其他的汉人和朝鲜人,那可以考虑从之前迁移到镇江的女真人中培训一些锦衣卫。”
“陆指挥使已经培训了一年了,大概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把他们送往北山,以小落的方式主动投靠老他们。”千毕恭毕敬的回答,顺带又递了一份军:
“殿、还有这件事您也需要知一。”
“天二十九亲王、八十二郡王纷纷上疏,请万岁召开西洋的宗议。”
“另外、京城的瑞王爷、惠王爷、桂王爷也纷纷上疏,看来是等不及海外就藩的事了。”
“等不及也好……”朱由检接过军看了一,随后追问:“皇兄同意了吗?”
“万岁已经批复了,京中已经聚集了九名亲王,十七名郡王,剩的宗亲也在赶往的路上。”千回禀,而朱由检微微颔首。
对于宗亲的急迫,朱由检并不觉得奇怪,甚至他觉得这样的急迫很正常。
毕竟当旧港收复,获得了如此多田亩的消息传回京城后,不少人也知了海外虽然差,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差。
这群亲王都敢亲自前往京城了,足以看得来他们着急海外就藩的事。
对此、朱由检倒并不觉得压力很大,相反、他只觉得这是薅宗亲羊的好机会。
哪怕今年组织西洋,但西洋又不是说去就去,说回就回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