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都还在计算中,因此只能让沉廷扬先从黄龙缴获的白银里调银去订单。
等到秋收后,御监会再拨钱粮南,缓解市舶司的财政问题。
写完回帖,朱由检放了笔,而一直在旁边看的孙传庭也见状开:
“殿让沉布政使造船,是为了海外藩王就藩的事吧?”
“嗯……”朱由检回应一声,一边看着军,一边对孙传庭解释:
“我大明人稠密,士绅豪占据的田亩众多,百姓手中的田亩甚至不如士绅豪的多。”
“长此以往去,哪怕再次中兴,想要落寞也不过是数十年的时间罢了。”
“唯有以宗室迁移海外,再迁移百姓向海外,用宗室的藩国抵挡外来有可能侵犯我大明的蛮夷,才能让大明国祚长久。”
朱由检的想法,实际上和朱元章的想法大差不差,不过二人唯一不同的就是所运用的资源不同。
朱元章毕竟对于诸国还有一种华夏人的同理心,认为全天都是大明的民,所有国王都是大明天麾的王。
因此、他选择的是让藩王在一些需要巩固的疆土上驻扎,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朝廷的资源,为大明戍边。
但在朱由检的心里,大明于藩王、藩王于外藩,外藩于贸易国,贸易国于其他国家。
因此、他所选择的,是派军队帮藩王打一个海外藩国,让海外藩国用海外的资源反哺大明的同时,也能在当地建立自己的藩国。
最后藩国会成为大明某一方向的戍卫,保护大明此地不会受到侵犯。
正如天竺如果都被册封,那么大明海上需要预防和警惕的就只有来自东边的方向了。
如果西方列从西边侵,那先得过了天竺诸多藩国那一关。
至于天竺藩国会不会最后结成一个联盟,卡住大明的海上贸易路线?
只能说以华夏是一个文化,以及宗室血脉来说,除非大明这边再一个朱允炆,不然海外藩王可没有心思来和大明作对。
没有大明的控,诸多藩王在清理了南亚的其他文化后,可以扩张的会继续选择扩张,而无法扩张的就会开始斗。
这种时候、大明就成为了一个调停人。
和周天周王室不同,大明的拳必然是比诸侯国大的,而对于大明来说,天竺稳定是最重要的。
随着科技的步,海上贸易路线会越来越重要,天竺的诸多藩王有可能会不服大明教而造反。
但结果就是被群起而攻。
所以朱由检并不担心分封去天竺的诸藩,他更比较担心的,是册封太过遥远的藩王。
非洲、洲……
“还是得把藩王限制在亚洲和大洋洲,倒是哥哥的其他嗣和我可以考虑分封更远的海外……”
朱由检不太信任血脉澹薄的其它诸王,而他自己的话,他也很清楚,以他的势力和实力,如果册封在靠近大明的地方,那么对于他和大明来说都是一场灾难。
或许他和朱由校不会现间隙,但他和朱由校的孙呢?他的孙和朱由校的孙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