着乾清驶去。
废除徭役一事,还是需要先谋划,而不是脑袋一就决定了。
徭役的废除,代表的是地方官府免费劳动力的损失。
朱由检自然可以废除徭役,但废除之后,一些兴修利、路,修葺城墙、县衙、石桥等等行为的成本就要上涨了。
比如一座石桥,有徭役的时候可以征徭役,而官府只需要材料钱。
甚至可以说、如果当地有合适的原材料,那么就只需要付工钱,以及三合土的材料钱就足够。
但如果废除了徭役,那么人工费就现了。
一些小县,哪怕一天只给十文钱,那一百人就是一两银,一千人就是十两。
一条路、一座石桥,一条渠……
这些基础建设,所需要投的时间都是以月来计算的。
哪怕只招募百人,修建三个月的路,也需要九十两的支,加上工、原料,支甚至可以达到二百两。
二百两银,地方小县一年又能有几个二百两?
大明1427个县,沿海地区还好说,陆的一些县城,库银也不过就是二三千两银罢了。
这看似很多,但衙门的日常维护、城墙修葺,城中路修补等等,就要用去大半银。
有些时候、朝廷还会让各省筹措银,这对于这些县城更是要了老命。
就比如的西南战事,五省自己就筹措了一百八十多万两,这些都是建立在各县往外掏银的况。
朱元璋制定的财政制度,保证了地方官府对农民的赈灾,以及地方官府自主的权力。
原因就是汲取了宋朝、元朝过度集中银两到中枢,而导致地方财力不足的百姓受灾事件。
也因为大明地方官府留足了自己运转的银,所以很少能看到中枢发银赈灾的况。
这系统很好,可架不住晚明文官、太监、皇帝、勋戚等势力胡来。
朱元璋定的制度,已经被他们搅成了浑。
让各省筹措银这种事,本质上就是降低地方县城对灾荒抵抗风险的行为。
所以朱由检要想让地方废除徭役后,还能继续运转,就必须一些改变。
首先就是集权一个门,尤其是财政。
御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,不过集权了天三分之一的军屯田,就达到了惊人的赋税收。
如果取缔地方筹措银,那么地方财政会富裕起来,至于各种军事行动,则是由中枢拨发银两。
中枢的银两够不够,这是废除徭役是否可行的前提。
在朱由检脑筋飞快运转的时候,他的车辇也到了乾清门。
经过通传后,他走了乾清,了养心殿,并且见到了坐在位置上,皱眉理奏疏的自家皇兄。
“哥哥……”
朱由检一开,朱由校便放了奏疏,抬对他和善的笑容:
“弟弟来了、坐吧,说说是不是有什么事。”
“事倒是有,不过……”朱由检坐在了魏忠贤叫人搬来的椅上,对自家皇兄:
“臣弟想废除天徭役,减轻百姓负担。”
“……”一句话说,朱由校陷了沉默。
废除徭役,代表的是朝廷可能会每年增加上百万两银的支。
朱由校想不通,自己弟弟为什么要说这种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