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就行了。
故土难离不假,但在天启七年以后,两京十三省各地都要遭遇旱的况。
这群人总不可能因为故土难离,就宁愿饿死在当地吧?
这么想着、朱由检大概制定了关于军队的外层次,如果要用后世的概念来说,那么上直卫军就是野战军,外拱卫营就是地方的留守队,而兵司就是警力。
在这个时代、没有必要得和后世一样复杂,因为生产力跟不上,一昧的要求和后世对标,只会让朝廷财政崩溃。
想到这里时、车也了皇城,而朱由检也换上了车辇,随后驶向了养心殿。
他的车辇从文华殿面前路过,让过往的文臣纷纷侧目,不知在想什么。
过了一刻钟、他抵达了乾清,随后大摇大摆的走养心殿,对着低皱眉理奏疏的朱由校:
“哥哥、我来了。”
“嗯?”听到朱由检的声音,朱由校抬疑惑:“弟弟走路怎么没有声音?”
“是哥哥你太过关注奏疏了,不知叫我前来何事?”朱由检一不客气,笑着坐到了养心殿的榻上。
朱由校见状也不生气,拿着汪应蛟的奏疏便起,坐到了朱由检旁边,递后说:
“这是新任尚书,东林党汪应蛟的奏疏,你看看是否可行。”
“嗯?”闻言,朱由检接过奏疏看了起来,随后慢慢皱眉,最后才抬对自家皇兄开:
“这奏疏的意见不错,如果我大明的官员听话,那么照这样的征收是没有问题的,但的问题就是,这奏疏若是批了,能在民间施行吗?”
朱由检的问题,说了汪应蛟这奏疏的不切实际。
就奏疏的程而言,征税项目而言,汪应蛟都提的不错,但他唯一错估的,就是地方势力的阻挠。
照汪应蛟的奏疏,完符合东林党减田赋,将田赋转移到杂项和商税的政策。
但历史上的东林没玩转这个东西,原因就是缺少了基层支持。
一群东林党,就刘一燝、杨涟、左光斗等人实事,其他人不是在嘴炮,就是舍不得商人的“笔”银而不赞同。
带着这一群拖后的家伙,这个政策能玩去才真见了鬼。
因此、朱由检从来没有想过在燕山所的学走前,能在地方收取到除田赋以外的大税。
说白了、没有基层支持他,他不可能让麾的军队去收税,而且他们也玩不转。
所以面对自家皇兄的询问,朱由检才毫不犹豫的戳穿了东林不可能完成的政策。
“依弟弟之间,这新法无法实施?”朱由校询问,并见到了自家弟弟微微颌首的回答动作。
这样的回答,让朱由校皱眉,只因为大明的财政让他十分疼。
就来说、幸亏裁撤了蓟镇、辽东的空额和北直隶分兵,不然今岁的大明估计还是欠饷七八百万两之巨。
算起来、只有西北和山西七镇还积欠半年的军饷,不过四百来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