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承恩没有继续往想,更不明白为什么自家殿要在这个时候将王安调走。
的局面,若是将王安调走,那么魏忠贤那一派的太监就得势了。
这对于自家殿,应该算不上好事才对。
不过本着殿说什么就是什么,王承恩没有追问,而是在行礼后,退了勖勤。
只是在他走后,朱由检再度叹了一气。
他要调走王安,就是为了不让王安和魏忠贤起冲突。
王安的背后不止他朱由检,还有刘一燝、韩爌的东林党。
历史上王安和东林党人交好,移案更是帮助东林党人救了朱由校,扶持他登基继位。
但后来因为魏忠贤异军突起,王安和魏忠贤起了冲突后,便直接导致了东林党和魏忠贤也冲突了起来。
之后王安被客氏和魏忠贤死,东林党和魏忠贤更是不死不休,这才导致了之后杨涟等人的惨死。
魏忠贤把东林党能事的都杀的差不多,只剩了袁可立、徐光启、孙承宗等几个还能看得过去的人。
剩的人里,大分都是嘴炮,最后连扶持钱谦益对抗温仁和周延儒都不到,堪称废。
东林党和魏忠贤的矛盾必须起来,而朱由检现在要的就是先帮东林党推新政,减轻百姓的负担,增加百姓对接来十几年的旱抵抗力。
历史上东林党的新政是失败了的,不但没有减轻百姓的负担,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,所以连在史书留名字的资格都没有。
失败原因也很简单,能臣吏太少,嘴炮太多,结果推来的新政成了百姓的命符。
他们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,但执行起来的问题太大了。
想到这里、朱由检返回了自己的书桌前,提笔将东林党、以及一些无党派官员中能用的人名写了来。
袁可立、徐光启、孙承宗、孙元化、梅之焕、陈奇瑜、李长庚、毕自严……
当这些名字写来,朱由检微微皱了皱眉,随后又在他们之写了卢象升、沈廷扬、宋应星、宋应昌……
前者是已经有了功名可以仕的,后者是还没有参加科举的。
东林党战胜了浙党,但为了避免这群家伙只知嘴炮,朱由检必须将有能力的人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。
首先便是袁可立、袁可立的能力毋庸置疑,战略光也十分独到,把他放在江南太委屈他了。
想了想、朱由检还是决定把袁可立放在山东,因此他在袁可立名字方写了山东两字。
再往后的徐光启和孙元化,朱由检都没有多想,就将他们的名字面写了陕西。
这两人指挥兵的能力不行,创新倒是可以,但朱由检脑中创新的想法比他们多太多了。
他看上的是徐光启在利上的才能,而陕西作为天启年间就开始爆发旱和动乱的地方,将徐光启师徒放在陕西是最好的选择。
至于孙承宗,朱由检微微皱眉,这家伙前是好皇兄的讲师,自己指挥不动。
所以、他将目光放在了梅之焕、陈奇瑜、李长庚和毕自严上。
这其中、梅之焕是有勇有谋的代表,朱由检想了想之后,照历史上一样,继续将他放在了甘肃。
日后一旦朱由检要对河套、乃至青海的蒙古人用兵,梅之焕绝对不会让他失望。
想到这里、他看向了剩三个人,想了想之后,将李长庚和毕自严分别放到了南直隶和山西两地。
毕自严历史上与袁可立互为犄角,专饬海防,修战船、治兵、建军,曾镇压北直隶、山东的白莲教起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