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奉天承运皇帝、诏曰……”
只是一开,顿时让刘汴等人心凉了半截。
圣旨的规制是很有讲究的,容更是如此。
一般来说、圣旨分为诏曰、制曰、赦曰几种。
诏曰是诏告天,比如重大的事需要布告天臣民,因此这种圣旨是对全天百姓交代,在事理完之后,百姓都能看到。
制曰只是为宣示百官之用,并不使用于普通百姓,而赦曰,则是皇帝在给官员封赏时,会告诫官员,不要骄傲自满,就使用赦曰。
杨涟手中圣旨一开篇就是诏曰,那么很简答、显然淮北大饥的事得到了皇帝的重视,等事理之后,便会昭告天。
所以听到诏曰二字后,刘汴等人都心虚了起来。
至于圣旨之后的容,果然如他们所料。
皇帝先是呵斥了一番淮安府和南直隶的官员,随后又呵斥了南直隶都察院的巡查御史和监察御史,最后才说起了彻查淮北大饥的事。
不意外、等事查结果,不最后的结果是什么,皇帝都会把事昭告天。
如果没有淮北大饥,那么就昭告天安抚人心,如果有了淮北大饥,那就该杀杀,该拿拿,该赈灾赈灾,给天人一个交代。
在刘汴等人的忐忑中,杨涟终于念完了圣旨,并没有将圣旨发给刘汴等人,而是自己收了起来。
这举动说明、杨涟等人并不信任淮安府的官员。
“刘汴!你为淮安府知府,淮安百姓的父母官,请问为何淮安府百姓一路面有菜,一路村落人烟稀少?!”
没有人想到、杨涟居然连城都不去,直接就在城门呵斥起了刘汴。
刘汴也被吓了一,但他还是装镇定的作辑回应:
“杨都给事中,村落人烟稀少、是因为大多百姓都被官府招募去修建淮安路和沿途利渠了。”
刘汴的安排早就开始了,昨天一早他就已经叫各大士绅商贾、乡绅派自己的佃,前往了淮安府各地的修建路渠。
那些村一整个病死、饿死人的地方,脆就让佃冒名替,而他们也记住了自己的份和信息。
明末隐匿人之多,在江南之地尤为严重。
地方士绅一旦放佃,从表面上看、淮安府本就没有少人,只是商业凋零,民田废弃。
但民田废弃很简单,只要开渠放、用把民田淹没就行了。
被淹了田的百姓,就银堵住他们的嘴。
至于那些饥民、不知所以、还以为官府手了,正在恩德呢。
想到这里、刘汴不免心中冷笑。
查?我看你能查什么!
他这理直气壮、不卑不亢的模样,让旁人看了他,还真以为他是清官廉吏了。
陆文昭微微皱眉,随后转向着后走去,而他的举动让刘汴心中一悚。
锦衣卫……
仅仅三个字,就能让人心中不寒而栗,陆文昭要什么,刘汴确实不知,却不影响他心虚。
杨涟见陆文昭动了起来,便为了帮他打掩护,直接呵斥: